青年人才汇聚山东态势持续增强
摘要: 2017年至2020年,共集聚高校毕业生227.48万人

“我主导研发的复合材料板簧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现在正式进入样品制造阶段了。”近日,中国重汽集团汽车研究总院研发人员陈晃告诉记者,这种复合材料板簧不仅重量比原有金属的轻,性能也更优越,样品经过测试合格就能应用于重汽生产的汽车底盘。此时,距离这位28岁的清华硕士入职重汽,刚满两年。

2019年,从清华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老家湖北的陈晃选择到山东工作,看重的除了重汽的企业发展潜力和专业对口,还有对青年人才的重视程度。“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年轻人也能主导研发项目。”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兴鲁”战略和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组织开展英才汇聚等五大行动和青年英才储备等18个具体计划,指导各市出台了青年人才普惠性政策,青年人才汇聚山东的态势持续增强,像陈晃一样的留鲁来鲁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17年至2020年,共集聚高校毕业生227.48万人,四年年均增幅8.83%。这充分体现了“人才兴鲁”战略和一系列青年人才支持政策的实施对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的推动作用。

“山东现在机会挺多的”“想去山东发展”……在2021年“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首场线下活动中,不少来求职的学生对山东就业环境表示乐观。以此为起点,山东今年预计开展直通车活动100场以上,省级活动不少于10场;全年开展直通车网络招聘活动,“线上引才”不打烊。

与此同时,山东注重“平台引才”,提升对人才的吸附力。家在济南的张宇歌2020年硕士毕业后,直奔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而来。她看中了产研院机制灵活、能多方面锻炼培养人才、聚集平台较多等特点,认为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等领域工作都很适合自己。

“产研院成立以来,已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近3000人。今年以来,随着各类机构发展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部长张万蕴表示,产研院成立初期侧重引入“领跑型”高层次人才,随着人才项目陆续落地实施,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也在增加。

留鲁来鲁高校毕业生的增加,也得益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山东用“十强”产业优势“招揽”人才,遴选了一批“十强”产业重点企业,赋予省级人才工程配额,支持其自主、快速引进高层次人才。2017年至2020年,企业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占比从68.66%提升到76.17%,“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作用。

“随着企业向新能源、智能驾驶、高端装备等前沿核心技术领域转型,人才专业需求也由传统领域向新兴产业领域转变,需要大量汽车电控、智能网联、算法、信息化、大数据等人才,这些人才在全国都十分紧缺。”中国重汽集团组织与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刘秉阳介绍,重汽今年已经引进2144人,为留住人才,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从待遇、激励政策和成长晋升各个角度留人。

引得进来,还要留住用好。山东不断拿出更多更实改革措施,破除障碍壁垒,多方面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由此实现“环境好、人才聚、事业兴”。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引才用才18条”以及“人才兴鲁32条”等政策,2020年颁布实施《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在专家遴选、科技表彰、自然科学基金使用中向青年创新人才倾斜,在政府财政支持的人才工程中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青年人才名额,定期选派、资助青年人才到国(境)外进修或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开发。

提高青年人才扶持力度和待遇水平。自2019年起,大力实施“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符合条件的优秀博士青年人才最高可享30万元生活补助,目前已资助137名优秀青年博士到企业创新创业。对省级博士(后)青年人才补贴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强化对青年人才的吸引集聚。

打通青年人才成长上升通道。建立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自省内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正常出站后留(来)鲁工作的博士后,可直接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在乡镇基层一线工作成绩突出的博士,可直接申报正高级职称,实现优秀青年人才“一步到位”式成长。

提供在鲁创新创业全域服务保障。依托“山东惠才卡”,全省203个高层次人才窗口、727处直接服务类事项承办机构、12386位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29项绿色通道服务及市级特色服务事项,以“一对一”方式实现“保姆式”服务。

政府完善的人才保障制度,企业和用人单位定制化的人才机制,以及不断提升的现代产业展现出的广阔发展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集聚山东、施展才干、建功立业。

“今年引才总量力争实现新突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夏鲁青介绍,今年我省将大力推动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让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创业更有保障。



下一篇
青年人才汇聚山东态势持续增强
2017年至2020年,共集聚高校毕业生227.4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