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磁场”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建设

南昌日报
2022/05/05 15:25
企业服务 行业政策
资讯详情

 “人才10条”政策柔性引才,为南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慧动能;2021年底抚州临川区与东华理工大学共建研究院,为临川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科研创新的动力;绿能农业技能人才下沉,为靖安县的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在加快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背景下,圈内兄弟城市之间深入探索多样化的用人通道,真正盘活、用好“圈内”人才,实现人才价值在大南昌都市圈的柔性共享。

  □本报记者 邬靓 刘冕 罗莉娟 余文菁/文 杨紫韬/图

  柔性引才 造“人才磁场”塑创新平台

  若说有一种模式可以打破地域、职业、身份的限制,广邀大南昌都市圈内专家人才来南昌大展拳脚,非“柔性引才”模式莫属。采取招聘、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等形式把专家人才引进来,可以事半功倍地激活南昌人才引擎“新动能”,建强本土人才“孵化器”,锻造城市发展“硬内核”。

  “袋装的颜色面积更大且不做过多的装饰,突出冻米糖和江西二字,会让人更加清楚明了地了解这是江西丰城冻米糖。”在去年7月的丰城拖船镇成果孵化对接活动上,丰城市良友冻米糖工厂总经理徐友良、江西财经大学设计团队、江西同天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亮正不断完善良友冻米糖包装设计方案。

  “我们希望聚焦丰城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用设计驱动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南昌和丰城经济效益双赢。”在刘亮看来,构建畅通有效的科技人才资源区域共享体系,能够发挥市场机制在调配人才资源中的作用,达到人才共享,资源优化。

  兴大业,先用人。近年来,为更好地用设计创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丰城与南昌在工业设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从无到有建设丰城江西工业设计小镇,和南昌工业设计研究院共建价值共享的发展模式,把丰城工业设计与南昌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政策链有机融合,有效助力两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体系加快构建。

  引才,必引“智”。南昌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让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更加顺畅、更可持续。

  校园监控、智慧课堂、标准化考场、云课堂……智慧校园项目走进了南昌多所学校。在智慧校园项目中负责前端支撑的熊珊来自抚州东乡,硕士毕业那年了解到南昌“人才10条”政策,在政策的吸引下进入南昌一家国企工作。几年来,熊珊先后参与过公司的多个高科技项目创建。

  “智慧校园的建设能够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完善学校安全防范体系,提高校园整体防控能力,保障校内安全、科学管控、统一调度。”熊珊介绍,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智慧校园中广泛应用的路径,促进南昌智慧校园建设与平安校园建设深度融合。

  落户政策拴人才,为城市创新发展留住人才。攻读完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的陶然,去年收到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周东华教授抛出的橄榄枝。“南昌市的‘人才10条’政策十分吸引我,今年4月我在‘i南昌app’上申领了5万元的生活补贴。”陶然感说。

  引才,更要引“技”。当今时代,技术是“硬实力”。纸上谈兵、欠缺实操型技术人才,是制约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发展的“最大瓶颈”。

  “190个单元支座同时对40多个工位进行改造,仅三天完成了机械部分的改造,为后期的车辆生产争取了时间……”受本轮疫情影响,江铃汽车生产线上的部分夹具加工件到货延期,而救护车订单数量却在激增,高级技师杨准正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将生产技术难题逐个击破,保障了全部救护车订单的如期交付。

  “专业的技能就是要在关键的时候不掉链子,这批救护车是要交付到全国各地抗击疫情的,能如期交付我也算为战‘疫’贡献了一份力量。”来自丰城的杨准正是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在南昌工作的这两年他相继获得了洪城技师、洪城工匠、江西省能工巧匠、江西省技术能手等荣誉。“这两年,我因荣誉收获的奖励接近5万元,还有每年举行的各项技能赛事和培训,可以说南昌市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职称评定和奖励机制都很成熟,技能人才在南昌不仅能大展拳脚,而且很有获得感和存在感。”杨准正说。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南昌立足优势,将“柔性引才”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方法,打好大南昌都市圈引才组合拳,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待得住”,激励各领域人才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为南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慧动能。

  人才下沉 推动协同化发展进程

  4月,正值水稻出苗的关键期。在宜春市靖安县,密密匝匝的新苗齐刷刷地破土而出。“今年的秧苗长势喜人,这多亏了南昌来的专家,要不然我的秧苗可全部都要被闷死了。”靖安县仁首镇的种粮大户龚邦水激动地说道。

  原来,今年3月龚邦水为了给秧苗保温在农田里灌满了水。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能农业”)派驻到靖安县的生产大队长孙书元知道后,立马让龚邦水把田里的水排掉,这才保住了秧苗。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南昌,种粮大户、绿能农业董事长凌继河立足粮食生产经营,以“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加工”为基本运作模式,促进了粮食的优质高产,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多方联动,破解了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种种难题。

  同样的运作模式是否有可能搬到其他地市?凌继河看准时机,派驻公司技能能人下沉靖安,将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实现经济效益双赢。

  孙书元是靖安县农户眼中的“水稻种植移动式百科全书”,服务对象遇到问题,孙书元立刻就会赶到现场。靖安县茂埠村农户黄庆苗,以前每年都要荒废好多田地,孙书元来了以后,经常指导他水稻种植的诀窍,“现在外面的温度是22℃,膜布里会高达30℃,要把膜布掀开,不然温度太高就会导致烂秧。”在孙书元的指导下,黄庆苗的秧苗长势喜人。

  “在种田这个领域,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有的地方信息闭塞,技术更新的步伐也很缓慢,无法和现代化的农业公司相比较。”孙书元感慨道,“这两年,我在靖安县负责生产,深刻地感受到了靖安县的变化,以前靖安县没有飞机洒药,我们飞防服务队的小伙子们就帮农户们无偿洒药,高效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我们将‘绿能模式’推广到靖安县,在这里流转了3600多亩土地,带来了种植技术、高科技设备、现代化种植模式,带动靖安县农民一起致富。”

  从南昌开车上高速,一个小时便可到达共青城。近年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充满朝气的大学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生机与活力。

  “学院融入共青城以来,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布局,深入推进校地产创融合、产才融合、产教融合,校地双方凝聚共识,完成了从单点结对到全面合作的转变,已为当地多家企业精准培养输入应用型人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刘老师表示,学院正着力聚焦大南昌都市圈协调发展,推进产城融合等战略布局,在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集聚、技术成果孵化,构建校地发展共同体。

  人才是第一资源,青年更是其中的“潜力股”。作为城市中最富活力、敢于创新的群体,青年有活力,城市才有前途。城市为大学的发展提供肥沃的滋养,大学为城市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二者共生共荣、相得益彰、成就彼此。在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其他县市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密切了各地联系,推动圈内协同化发展进程。

  乡村产业单一且缺乏管理人才,产学研企融合或成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的有力抓手。

  近几年,以“入口绵柔、香气幽雅”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梦溪”品牌原浆白酒在樟树市声名大噪。该酒坊原浆酒生产工艺正是借助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方向的科研积累,结合现代酿酒和检测技术打造而成。

  不仅如此,江西师范大学驻樟树市店下镇枫林村工作队还凭借自身人才资源优势,引入知名酒企技术优势和网络直播企业共同合作,直播视频一经发布,即引起强烈反响,线上求购信息络绎不绝。江西师范大学与樟树企业积极探索乡村产业“产、学、企、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了稳定的产销体系,实现了政府、投资商和农民共赢的局面,为乡村产业振兴树立了典型。

  项目共建 构建人才聚集新高地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来自南昌的挂职干部、抚州市科技局局长助理张斌就迅速投入紧张的工作,和抚州市科技局的工作人员一起,着手推进抚州市科技平台建设和揭榜挂帅重大科技计划工作。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抚州市临川区坚持走“科技生金”的发展新路,明确了以有色金属加工为首位产业、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1+1”产业发展格局。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聚集成果转化作用,临川区大力引育高层次人才搭平台,2021年底与东华理工大学共建临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集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研究所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临川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科研创新的动力。

  今年年初,东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副书记、江西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团成员、南昌市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双百计划”培养类人选团队成员张斌,作为研究院负责人赴抚州市开展工作。抚州市与北京大学共建北大创新研究院、东乡区与中国科学院共建中科(江西)创新研究院、抚州市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自张斌到抚州市挂职以来,促成了61项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与抚州市的校地、校企合作。

  “挂职交流,让我深切感受到大南昌都市圈协同发展就是在目标一致、任务一致的大前提下,发挥优势、互补共赢。”据张斌介绍,目前,他正率领团队推动抚州市自立环保、江西赣电电气、南城麻姑米粉、誉鸿锦材料科技、江西中弘晶能科技、聚源矿业等企业参与省市级揭榜挂帅计划。在不断完善生产服务体系,健全产学研用链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中,将大量沉淀在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大南昌都市圈人才共享效益已然显现。

  “人城产融合,校地企共建”,为人才找到实现价值之地,为产业找到优秀人才之源。在大南昌都市圈,共建项目协同创新发展的不仅仅是高等教育资源,还有医疗服务团队。

  2021年12月24日,南昌市第九医院张志成肝病专家工作室(余干站)挂牌仪式在上饶市余干县血防站举行。这是继南丰工作站之后又一个张志成肝病专家工作室在基层医疗机构挂牌。

  南昌市第九医院牵头组建的江西省肝病专科联盟在2017年成立。该专科联盟组合了全省80所医疗机构和28所血防站,辐射范围覆盖了全省11个地级市、50多个县,是全省唯一一个省级肝病专科联盟。联盟成立之前,负责筹备工作的正是市第九医院副院长张志成。

  “我们作为江西省肝病专科联盟的牵头单位,通过讲学、培训、会诊等形式不断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建立了深厚友谊。”张志成说,余干县工作室成立后,自己带领团队成员全力以赴,为余干县肝病患者带去了更多的健康保障,更是为大南昌都市圈的肝病患者带去希望。

  联盟成立后,张志成本着“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从双向转诊、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对联盟成员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实现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发展。“我们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为基层成员单位提供了三甲医院的专业支持,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专科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了传染病尤其是肝病等专科疾病的分级诊疗。”张志成说道。

  无独有偶,永修县妇幼保健院也积极和南昌市第三医院推进合作关系,成立了江西乳腺专科医院永修分院。

  “通过江西省乳腺专科联盟的专家共享、科室共建,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水平。现在,在我们这里就能进行乳腺癌的筛查,和一些乳腺良性疾病的诊疗,让患者就医更方便了。”永修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吴有慧说,得益于大南昌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医院也获得了更多来自南昌的专家人才和技术的帮助。

  2017年6月南昌市第三医院牵头成立了江西省乳腺专科联盟,截至目前,来自省内外的123家县、市级医疗机构加盟。市第三医院充分发挥乳腺学科群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坚持以江西省乳腺联盟为平台,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纽带,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的健康福利。

来源:湖南日报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加钉群 十万创业者 与你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