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李玉顺:有温度的教育依然是未来教育的主要特征

石伟
2020/09/24 09:31
教育 行业研究 大咖观点
资讯详情

著名教育家,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在其著作《未来学校》一书中描绘了未来教育的图景:未来学校会成为学习中心,学习时间弹性化,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真正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未来考试评价是诊断性的而不是评价性的,教育是帮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9月10日,中国第36个教师节当天,由智教研究院、智教资本主办,托普朗宁协办的庆祝教师节以及探讨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智教研究院院长马铁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顺和数十位教育行业从业者共话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以及未来教育的发展。

李玉顺教授基于自己多年的研究,梳理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未来教育的创新机会和投资方向,并鼓励教育创业者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李玉顺教授认为,若以5年为周期来看,无论是从大众对于教育的理解还是技术的进步解决教育困境等层面,进程都在加速。

他总结称,我国自2000年前后就开始了基础教育的素质化改革;2012年教育服务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2017年很多企业开始做互联网教育产品,ToC端的产品开始逐步为80后家长所接受;2018年,受新高考改革拉动,民校的高中校也开始关注信息化。

2019年前后,互联网教育监管全面收紧,国家和教育部开始推动教育生态的高阶发展。对于信息化建设,大家越来越有共识,即从“建”的思维走向“用”的思维,购买互联网教育服务成为普遍需求,而教育企业走向服务化、生态化发展的思维,为中小学校和老师提供可用性的产品和服务。

2020年以来,受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影响,教育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实践性的检阅和优化迭代,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教育都到了从经验教学向实证教学的转变。数据的应用层次和价值作用凸显,实际上为信息化教育从业者提供了全新的机会。

李玉顺教授判断,以下三个方向将成为教育企业投资的新风向:第一个方向:综合素质评价服务,教育科技企业可聚焦综合素质评价的某些点,贡献一些评价点,将数据化服务延展至学校,并提供深度化的服务;第二个方向,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提供系统化的资源,比如系统化的课件、资源、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类的资源,以部分替代教师的讲授,解放教师,助力教师变“教”为“学”,帮助老师打造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为特征的现代课堂;第三,主题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创新课程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学科重整、跨学科重整上可能面临着难以逾越的挑战,这就需要专业化的服务。

虽然教育信息化可能代替老师的部分讲授,但李玉顺教授肯定地说,技术不可能替代老师。无论是当下的教育生态,还是未来教育,从知识能力、素养能力方面,如果没有教师,没有对话性的、关爱性的一些有温度的指导和引领,学生很难自身发展,所以需要教育科技企业为教师提供系统化的知识和服务,让老师可以抽出身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会学习的学习者。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越来越快地进入教育领域,技术发展为教育信息化网络逐渐形成成熟“闭环”,但技术系统和应用环境的高阶发展,依然需要教育从业者、教育创新者以及“智教资本”这样的教育行业投资者的共同努力。

未来教育的核心是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帮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把每个人的个性、特长、潜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马铁鹰表示,与托普朗宁一样,智教资本的使命也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最好的教育”,因此单点、极致、小而美,刚需、痛点、最简单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智教资本主要关注的投资方向。C端产品要面向家庭端使用、家长乐于购买,操作简单、见效快、可视化,学段不限、学科不限、学龄不限。

另外,智教资本ToB端的产品投资业务明年也将开放,关于资金投入则可以选择参投、控股、收购、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石伟。